背景技術:
智能電容器集成了現(xiàn)代測控,電力電子,網(wǎng)絡通訊,自動化控制,電力電容器等先進技術,改變了傳統(tǒng)無功補償裝置落后的控制器技術和落后的機械式接觸器或機電一體化開關作為投切電容器的投切技術,改變了傳統(tǒng)無功補償裝置體積龐大和笨重的結構模式,從而使新一代低壓無功補償設備具有補償效果更好,體積更小,功耗更低,價格更廉,節(jié)約成本更多,使用更加靈活,維護更加方便,使用壽命長,可靠性更高的特點,適應了現(xiàn)代電網(wǎng)對無功補償?shù)母咭蟆?/span>
現(xiàn)有的智能電容器大多采用的散熱裝置是排氣扇,通過排氣扇對智能電容器內部進行散熱,但是在智能電容器的使用過程中,會因為這些結構的設置會使智能電容器內部產(chǎn)生灰塵累積,灰塵的累積也會導致其內部產(chǎn)生的熱量無法正常散發(fā)出去,從而影響其正常工作,縮短智能電容器的使用壽命,而現(xiàn)有的智能電容器還缺少有效的除塵裝置,因此,有對其進行研究改進的必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防塵型智能電容器,包括外殼以及與外殼連接的基座,所述外殼的外側設置有人機交互模塊,且在外殼表面開設有散熱窗,所述外殼內形成上腔體和下腔體,所述上腔體內設置有投切開關模塊和線路保護模塊,所述下腔體內設置有電容器、和電抗器,且所述電容器和電抗器分別安裝于所述基座上,所述人機交互模塊、電容器、電抗器、投切開關模塊、線路保護模塊相互電連接,所述電抗器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除塵盒,所述除塵盒包括側板和底板,所述除塵盒的相對的兩個側板上分別滑動設置一塊隔板,所述隔板沿水平方向貫穿一個側板,隔板位于除塵盒內的一側與其朝向的側板具有一定距離,并且兩塊隔板上下交錯設置,所述隔板的表面開設凹槽,且在所述凹槽上設置吸附網(wǎng),凹槽內設置靜電發(fā)生器,所述除塵盒的底板與所述基座可拆卸連接,所述外殼內靠近所述電抗器的一側還設置有至少一個散熱電機,所述散熱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散熱風扇。
1.優(yōu)選的,所述基座上設置有至少一條滑軌,所述除塵盒的底板滑動設置于所述滑軌上。
2.優(yōu)選的,所述滑軌處設置有限位機構,所述限位機構包括擋板以及固定桿,所述擋板的一側鉸接于滑軌一側的基座上,所述固定桿豎向設置于滑軌另一側的基座上,所述擋板上遠離其鉸接點的一側開設有與所述固定桿適配的限位孔,所述固定桿能夠穿過所述限位孔對所述滑軌上的除塵盒進行限位。
3.優(yōu)選的,所述除塵盒的底板的四角分別設置有卡塊,所述基座上設置有與所述卡塊適配的卡槽,所述卡塊能夠卡入所述卡槽內對所述除塵盒進行限位。
4.優(yōu)選的,所述隔板露出所述側板的一側的面積大于其位于除塵盒內朝向側板的另一側的面積,且在所述隔板露出所述側板的一側上設置有手柄。
5.優(yōu)選的,所述隔板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均開設有所述凹槽,且在所述凹槽上設置有所述吸附網(wǎng),所述凹槽內設置靜電發(fā)生器。
6.優(yōu)選的,所述散熱電機為兩個,兩個散熱電機沿所述外殼的高度方向間隔設置。
7.優(yōu)選的,所述散熱窗的豎直方向從上至下設置有若干擋片,所述擋片相對于水平面傾斜設置。
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的情況,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在散熱窗內設置擋片,擋片與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既可以保持智能電容器的散熱通風,也可以將一部分灰塵擋住,防止其進入智能電容器內。
2.通過在外殼內設置除塵盒對外殼內的灰塵進行吸附,除塵盒內設置兩塊上下交錯設置的隔板,隔板上設置凹槽,且在凹槽內設置靜電發(fā)生器,凹槽上設置吸附網(wǎng),將灰塵吸附到吸附網(wǎng)上,需要對灰塵進行清理時,只需要將隔板從除塵盒內抽出,并且從隔板上拆下吸附網(wǎng)進行更換即可,操作簡單方便,進而提高了智能電容器的使用效率,并延長了智能電容器的使用壽命。
3.在隔板的上下兩個表面均開設凹槽,且在凹槽內設置靜電發(fā)生器,凹槽上設置吸附網(wǎng),不僅能夠對智能電容器內部的灰塵進行吸附,也能夠對除塵盒內部的灰塵進行吸附,也防止了除塵盒內部的灰塵累積,有利于對除塵盒的清理。